“啊——”当尖叫声在电影院响起的时候,我们享受着恐怖片带来的感官刺激。
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我们会感到恐惧?甚至,你是否相信,我们可能正时常处于恐惧状态之中?
阿喀琉斯,是凡人珀琉斯和美貌仙女忒提斯的宝贝儿子。忒提斯为了让儿子炼成“金钟罩”,在他刚出生时就将其倒提着浸进冥河,遗憾的是,他被母亲捏住的脚后跟却不慎露在水外,全身留下了惟一的弱点。而恐惧就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要了解这一切,就得从恐惧的根源说起。
关于恐惧根源的科学研究
要研究恐惧的本质,不少学者选择了从脑科学入手,在研究中他们发现,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脑中的杏仁核这一部位有着密切关系。
杏仁核是位于新皮层之下的人类早期发展出来的脑结构之一,这说明恐惧很可能是诞生在人类社会化之前的“远古情绪”,是人类的本能反应之一。
研究人员对于其他动物的实验也验证了这一说法。通过对鼠、狗、乌鸦等动物的观察和实验,恐惧情绪广泛存在于不同的物种之间。研究表明,恐惧情绪是动物为了趋利避害进化出来的重要本能之一,恐惧是为了更好地生存。
试想,假设一只老鼠不会害怕猫,见到猫不会逃跑,那么这只老鼠十有八九会被猫给吃掉,那久而久之,不会害怕猫的老鼠都被吃掉了,那就只剩下害怕猫的老鼠了,这些老鼠一代代的繁殖,害怕猫就成了它们刻在基因里的本能。
虽然不同物种之间都共同有着恐惧的本能,但恐惧的来源不仅仅是原始的生存威胁,因为一定程度上,产生恐惧的情境是后天习得的,比如许多动物需要经过教导才知道哪些是天敌而去躲避。具有高度智能的人类,恐惧本能难免不受到智力影响,比起其他动物,人类恐惧的程度和范围显然深与广得多。
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也十分丰富,这也影响了人类对恐惧对象的判断,使得人类的恐惧程度和范围远比其他高等动物广泛。许多不会对我们生命造成威胁的事物也被我们当成了恐惧的对象,由此造成的影响相当深远。
关于现代社会的焦虑
从科学角度来说,恐慌和焦虑不过是一体两面,都是恐惧的具体表现形式,短时内的恐惧是恐慌,那么长时间的恐惧就是焦虑了。
伴随恐慌而来的,是心率改变、血压升高、盗汗、颤抖等生理应激反应。不少人考试前如临大敌,显然是陷入了对考试的恐惧情绪当中。
焦虑虽然没有那么严重的生理反应,但也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之中,长此以往,会干扰身体正常的激素分泌和生理节律,导致身体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。
现代社会相比远古社会乃至古代社会生活压力显然大了很多,生活的重压让不少人对工作任务乃至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恐惧。这种潜移默化的压力化为了焦虑,让许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甚至向往起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田园生活。
焦虑发展到严重状况就会变成焦虑症,需要服用药物治疗。有趣的是,动物也会像我们一样产生焦虑的情绪,用于人类治疗的药物在它们身上也十分有效,药物的原理是能够提高一种名为5-羟色胺的神经递质的水平,从而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。
那么,我们要怎么战胜恐惧呢?
直面恐惧,提升勇气。答案看似简单,但其实也不简单。日常生活中大部分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事物,对我们的生命没有直接的威胁,那么它们的后果可能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重。
如果能够放平心态,尝试去接受那么看起来不怎么美好的结果,那么恐惧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请你再好好想想,那些无法逃避的焦虑源背后,真的只有无比险恶的万丈深渊吗?
文字|马龙爵士
图片|网络
排版|言泗
审核|范懿娴
指导老师|曾珍
Copyright © 2017 - 2021 gxu.edu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制作单位 广西大学雨无声全媒体中心